——張曉紅網絡名師工作室開展“區域互動”教學研修活動
為全面落實教育信息化2.0 行動計劃,分享“三個課堂”建設成果,構建區域師生、教學內容、教學系統等多元融合機制,充分發揮名師名課的示范輻射作用,提升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課程與技術的融合創新力,9月29日,張曉紅名師工作室開展“區域互動”教學研修活動。承辦學校是淮安市合肥路小學和淮安小學東校區?;顒又饕譃槿齻€環節,第一環節是三位淮安市學科帶頭人分別執教觀摩課,第二環節是淮安市實驗小學的顧琴校長帶來的一場關于“讀寫融合”的精彩講座,第三環節為工作室成員進行線上互動評課。
同步課堂 精彩展示
活動伊始,由淮安市合肥路小學的胡旭校長執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《窮人》,胡校長和六(2)班的學生共同經歷了一場關于人性的抉擇。教學圍繞一個問題的探究打造“沉浸式”課堂:你認為桑娜一家該不該收留兩個孩子?在老師指向明確的引導下,學生們聚焦小說三要素:對話、環境、心理,通過找讀關鍵詞句體會主人公內心思想,感受到主人公人性的善良、精神的富足,和桑娜一家達成了該收養兩個孩子的共識,把這份“大愛”感沉淀到了自己的心靈深處。
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,要充分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興趣,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。徐小玲老師在教學中特別關注到識字與傳統文化的融合,注重多樣的識字方法的教學,力求識用結合。課上,徐老師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,多次借助古文字進行字源識字,利用圖片、結合生活經驗等來趣味識字,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識字,創設生動有趣的識字游戲來鞏固識字,課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得到提升。
區域共研 創新聯動
“你神勇無比,開了天,辟了地 ,宇宙從此告別混沌……”同一節課堂上竟然同時出現了不同學校孩子的朗讀聲,本次活動最大的亮點來自于淮安小學陸曉云老師執教的《盤古開天地》,突破時間、空間的局限,實現淮安小學、合肥路小學的學生一起進入“區域互動”課堂,實現了兩個學校師生共上一節課的創新聯動。他們通過電子屏幕與對方老師和同學進行課堂互動,雖然身處不同的教室,但卻絲毫沒有影響課堂上的思維綻放。教學中陸老師利用孩子們熟悉的神話故事競猜互動,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;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理清文章脈絡;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神話的神奇和語言的對稱美;再取小標題、想象畫面、小練筆環節遠程聯線,讓兩個學校的孩子們都能樂于參與,樂享其中。兩校首次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了區域教育的“零距離”接觸。
讀寫融合 智慧生長
欣賞了三節融合、扎實、深刻、有效的精彩課例后,淮安市實驗小學新城校區的顧琴校長為參會老師做了題為“‘讀寫融合’的問題解析與策略探究”的講座。針對教學和寫作中的讀寫問題做了科學分析,主要從讀寫融合的問題解析、讀寫融合的心理基礎和讀寫融合的策略探究三個方面展開。顧校長認為閱讀和寫作的形式化、碎片化和孤立化的“三高”現狀讓讀寫融合亟待融合。接著通過《牧場之國》《匆匆》兩課具體的實踐樣例為大家展現了讀寫融合的策略,經過顧校長春風化雨般地解讀,與會老師豁然開朗?;顒幼詈?,工作室成員進入“江蘇省智慧教育云平臺”,進行了線上評課交流。
本次區域互動課堂是一次技術的飛躍,形式上創新,資源上共享,是全新的上課方式。今后工作室將繼續聚焦“三個課堂”,開展了專遞課堂、集團教研、名師網絡課堂等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,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,努力培育具有主動思考、深度學習、不斷創生的“積極生長者”。





(淮安小學 張曉紅)